春雨醫(yī)生

登錄 注冊

腫瘤

腫瘤(tumor) 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學界一般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腫瘤發(fā)生是由于細胞電子平衡失調所致。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后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fā)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于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fā)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huán)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復制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后出現癌癥癥狀。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癥。人體得到負離子后,由于負離子帶負電荷,有多余的電子,可提供細胞缺失的電子,從而阻斷惡性循環(huán),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抗氧化治療對于腫瘤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另據報道空氣負離子遏制動物移植腫瘤的生長,因此在防治人類腫瘤方面已得到應用。負離子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堿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尤其是對腫瘤患者化療后的身體恢復具有良好的效果。

無特殊人群

無傳染性

主訴(1)腫塊:為腫瘤病人最常見的主訴,常由病人無意中發(fā)現。若抗炎1~2周后未見好轉,腫塊反而繼續(xù)發(fā)展,應疑為腫瘤。發(fā)生于體腔內深部器官的腫塊,一般較難發(fā)現,在詢問病史時要注意病人所述腫塊引起的壓迫、阻塞或破壞器官的癥狀。
(2)疼痛:是常見的主訴。腫瘤初起一般無痛,但發(fā)生于神經干周圍的腫瘤壓迫鄰近神經,或起源于實質器官()及骨骼內的腫瘤(骨肉瘤)生長迅速,引起所在器官的包膜或骨膜膨脹,直腸被糞便摩擦或腫瘤潰爛、感染等,均可引起疼痛。腫瘤發(fā)展到晚期侵犯神經叢或壓迫神經根或大出血、穿孔,均可發(fā)生頑固性疼痛或急性腹痛。如病人主訴肩部、大腿、臀部或脊椎等處持續(xù)性疼痛,經治療一個月以上無效,應進一步檢查。
(3)病理性分泌物:發(fā)生于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的腫瘤,如向腔內潰破或合并感染,常有血性、膿性、黏液血性或腐臭的分泌物排出,應進一步檢查。
(4)潰瘍:患皮膚的病人多以潰瘍?yōu)橹髟V就醫(yī)。性潰瘍的邊緣隆起外翻或呈菜花狀,潰瘍基底凹凸不平,易出血,腐臭。對于經久不愈的潰瘍,尤其燒傷后的瘢痕潰瘍、嚴重宮頸炎、瘺管、竇道等,應積極按前期病變治療,以免變。
(5)發(fā)熱:以發(fā)熱為主訴者常見于惡性淋巴瘤(尤其霍奇金病)、、、骨肉瘤、胃、結腸、、胰腺或晚期腫瘤病人。發(fā)熱是由于腫瘤壞死分解產物被吸收或并發(fā)感染所致,有些腫瘤病人發(fā)熱原因不明。
(6)咳嗽:為病人常有的自覺癥狀,往往有血痰、胸痛或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難。侵犯或壓迫支氣管的腫瘤,也常常出現咳嗽。
(7)黃疸:如病人主訴為無痛性進行性黃疸,首先應警惕胰頭和膽總管下段、膽胰管壺腹或十二指腸乳頭等處發(fā)生腫瘤的可能。此時肝及膽囊亦可因膽汁淤積而腫大。
(8)消瘦、貧血、乏力:常為腫瘤的晚期癥狀,若病人極度消瘦貧血、乏力衰弱,則稱為惡液質消化道腫瘤因消化、吸收障礙,最易發(fā)生貧血、消瘦和乏力。凡年過40歲,主訴進行性消瘦貧血者,均應進一步檢查排除消化道腫瘤。形態(tài)與結構(1)腫瘤的數目和大小 腫瘤的數目、大小不一。多為一個,有時也可為多個。腫瘤的大小與腫瘤的性質(良性、惡性)、生長時間和發(fā)生部位有一定關系。生長于體表或較大體腔內的腫瘤有時可生長得很大,而生長于密閉的狹小腔道內的腫瘤一般較小。腫瘤極大者,通常生長緩慢,多為良性;惡性腫瘤生長迅速,短期內即可帶來不良后果,因此常長不大。
(2)腫瘤的形狀:腫瘤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息肉狀(外生性生長)、乳頭狀(外生性生長)、結節(jié)狀(膨脹性生長)、分葉狀(膨脹性生長)、囊狀(膨脹性生長)、浸潤性包塊狀(浸潤性生長)、彌漫性肥厚狀(外生伴浸潤性生長)、潰瘍狀伴浸潤性生長。形狀上的差異與其發(fā)生部位、組織來源、生長方式和腫瘤的良惡性密切相關。根據國內外近期的實驗表明,空氣負離子對移植性腫瘤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3)腫瘤的顏色:一般腫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紅色,視其含血量的多寡、有無出血、變性、壞死等而定。有些腫瘤會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因此可以根據腫瘤的顏色推斷為何種腫瘤。如脂肪瘤呈黃色,惡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紅色或暗紅色。
(4)腫瘤的硬度:與腫瘤的種類、腫瘤的實質與間質的比例及有無變性、壞死有關。實質多于間質的腫瘤一般較軟;相反,間質多于實質的腫瘤一般較硬。瘤組織發(fā)生壞死時較軟,發(fā)生鈣化或骨化時則較硬。脂肪瘤很軟,骨瘤很硬。腫瘤的生長方式:腫瘤可以呈膨脹性生長、外生性生長和浸潤性生長。
1)膨脹性生長:是大多數良性腫瘤所表現的生長方式,腫瘤生長緩慢,不侵襲周圍組織,往往呈結節(jié)狀,有完整的包膜,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對周圍的器官、組織主要是擠壓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顯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因為其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手術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復發(fā)。
2)外生性生長:發(fā)生在體表、體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腫瘤,常向表面生長,形成突起的乳頭狀、息肉狀、菜花狀的腫物,良性、惡性腫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長。但惡性腫瘤在外生性生長的同時,其基底部也呈浸潤性生長,且外生性生長的惡性腫瘤由于生長迅速、血供不足,容易發(fā)生壞死脫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邊緣隆起的惡性潰瘍。
3)浸潤性生長:為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由于腫瘤生長迅速,侵入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如樹根之長入泥土,浸潤并破壞周圍組織,腫瘤往往沒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明顯。臨床觸診時,腫瘤固定不活動,手術切除這種腫瘤時,為防止復發(fā),切除范圍應該比肉眼所見范圍大,因為這些部位也可能有腫瘤細胞的浸潤。腫瘤的擴散
惡性腫瘤的主要特征。具有浸潤性生長的惡性腫瘤,不僅可以在原發(fā)部位生長、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1)直接蔓延:瘤細胞沿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經束浸潤,破壞臨近正常組織、器官,并繼續(xù)生長,稱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宮頸可蔓延至直腸和膀胱,晚期乳腺可以穿過胸肌和胸腔甚至達肺。
(2)轉移:瘤細胞從原發(fā)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體腔,遷移到他處而繼續(xù)生長,形成與原發(fā)瘤同樣類型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只有惡性腫瘤才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有以下幾種:
1)淋巴道轉移: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經淋巴道轉移;
2)血道轉移:各種惡性腫瘤均可發(fā)生,尤多見于肉、、、甲狀腺濾泡性及絨毛膜;
3)種植性轉移:常見于腹腔器官的瘤。

腫瘤的診斷:臨床上腫瘤的診斷和其他疾病一樣,都是以病史為根據,針對病人主訴和臨床表現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結合各項化驗結果和有關特殊檢查,全面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當然,決定治療方案前還要明確病理診斷。
(一)病史
病史對診斷腫瘤十分重要,特別是對內臟腫瘤的早期診斷有指導意義。性別和年齡 ?腫瘤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但原發(fā)性肝癌、大腸癌、甲狀腺癌等也可見于青少年。肉瘤一般以青少年及兒童多見,但亦可發(fā)生中年和老年人。消化道腫瘤、肺癌等以男性為多,乳腺癌主要發(fā)生于40歲以上的婦女,男性乳腺癌少見。前列腺癌多發(fā)生于老年男性,女性則罕見。乳腺纖維腺瘤多發(fā)生在20~30歲的婦女。小兒的惡性腫瘤,以起源于淋巴組織、造血組織、神經組織和間葉組織等較多見;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均在4~5歲以前發(fā)生。病程發(fā)展 良性腫瘤的病程較長,數年至數十年。如腫塊在短期內突然增大,意味著惡變或在良性腫瘤內發(fā)生出血、液化、壞死等。如良性腫瘤硬度增加、邊界不清、活動度減低、血管供應增多或潰爛出血,常為惡變的表現。癌瘤一般發(fā)展較慢、病程較長,而肉瘤則發(fā)展較快、病程較短。骨肉瘤或低分化軟組織肉瘤多在數月內顯著增大。家族史 ?有些腫瘤如乳腺癌、宮頸癌、胃癌、大腸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白血病等可能有遺傳傾向,故詢問病史時,要注意了解病人的直系親屬有無腫瘤史,對于有腫瘤家族史的人更應詳細認真地進行腫瘤篩檢。
(二)體格檢查
體檢是腫瘤診斷的重要部分,除根據病人主訴某些癥狀的特點,對有關器官組織進行細致的和有目的的檢查外,還要進行系統(tǒng)的全身檢查和腫瘤的局部檢查。
1.全身檢查 目的在于確定病人是否患腫瘤,良性或惡性,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有無遠處轉移,重要器官(心、肺、肝、腎、中樞神經系統(tǒng)、骨髓)的功能情況,能否耐受較大的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措施。
2.局部檢查目的在于確定腫瘤發(fā)生的部位,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及能否手術治療,著重檢查腫塊與區(qū)域淋巴結受累的情況。
(三)實驗室檢查
腫瘤早期多數無特殊癥狀和體征,尤其是內臟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十分困難。隨著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腫瘤免疫學及腫瘤系列化研究的飛速發(fā)展,腫瘤的實驗室診斷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雜交瘤技術研究的成功和單克隆抗體工程的崛起,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療效判斷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指標。此外,常規(guī)實驗檢查雖然不能診斷腫瘤,但是對于鑒別診斷和決定腫瘤治療方案是不能缺少的。
1.血、尿、糞常規(guī)檢查,消化道腫瘤患者常有貧血表現,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定量呈中度或輕度降低,一般為正血紅蛋白、正細胞性貧血。尿液中出現大量紅細胞是泌尿系腫瘤的重要指征之一。糞便帶血可能是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應注意鑒別。
2.痰液檢查,痰液直接涂片染色做脫落細胞檢查,對肺癌的診斷有重要實用價值,涂片中找到癌細胞即可確診。據統(tǒng)計,肺癌痰涂片陽性率在85%左右。因此,查痰是啼癌輔助診斷手段中一項簡單、有效而實用的方法。
3.胸、腹水檢查,血性胸、腹水是肺癌、肝癌、胃腸癌及卵巢癌等有腹腔轉移時最常見的征象,涂片鏡檢時發(fā)現癌細胞可幫助確診。
4.胃及十二指腸液檢查,胃和十二指腸的疾病,可導致胃液和十二指腸引流液的質和量發(fā)生改變。檢查此種分泌液,不但可以幫助診斷胃的惡性疾病,同時也可幫助了解膽汁分泌情況、膽道狀態(tài)和胰腺功能,因此有助于胃、膽道和胰腺腫瘤的診斷。
5.生化檢查,由于致癌因素引起細胞基因表達失常,導致細胞癌變,某些酶或其他代謝物質產生過多或活性異常增高,可通過通透性增加的細胞膜滲出,進入血循環(huán)。也可因癌細胞破壞,直接釋放出代謝物和各種酶,進入血循環(huán)。這樣從患者血清中可以測出異常的代謝物或過高的酶活性,有助于腫瘤診斷。如堿性磷酸酶(akp)有助于肝癌、胰頭癌、膽管癌和骨轉移瘤等的診斷。
6.腫瘤標記物,用化學或免疫學方法,從機體的體液或組織細胞中檢測出的可以提示患有亞臨床腫瘤的化學物質,稱為腫瘤標記物。目前所用的腫瘤標記物絕大多數是非特異性的,與其他某些疾病有交叉反應,因而必須結合其他檢查予以鑒別。常用的腫瘤標記物有: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診斷原發(fā)性肝癌和生殖腺腫瘤,極少數繼發(fā)性肝癌afp含量也可升高;癌胚抗原(cea),在大腸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均可升高,常用于治療評估和監(jiān)測腫瘤復發(fā)。
(四)特殊檢查
1.影像檢查
(1)普通X線檢查:胸部X線透視和拍片,方法簡便,容易發(fā)現肺部腫塊,是肺癌診斷不可缺少的基本檢查。骨骼、鼻咽和鼻竇的腫瘤診斷也需X線檢查參考。消化道腫瘤需做胃腸鋇劑照影X線檢查。泌尿道和膽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腫瘤和膽道腫瘤的診斷。乳腺腫瘤的早期診斷也離不開X線檢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線檢查。
(2)B型超聲檢查:能顯示人體軟組織的形態(tài)及活動狀態(tài),而且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是腫瘤初篩首選的診斷方法,尤其對肝、胰、膽囊、甲狀腺和泌尿生殖系腫瘤頗有診斷價值。
(3)放射性核素檢查:臨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32p、131i、198au、113in、99tc、67ga等,如用198au診斷肝癌,可在病灶部位顯示出充盈缺損區(qū)或占位性病變;用67ga診斷肺癌,可在病灶處見到濃集的放射性“熱區(qū)”。但核素檢查并非是腫瘤唯一的特異型診斷,因為肝囊腫、肝膿腫也可以出現占位性病變,肺部炎癥也可顯示出放射性濃集的“熱區(qū)”。因此,必須與臨床其他檢查配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診斷?,F在常用99tc做全身骨顯像檢查,能早期發(fā)現骨轉移和原發(fā)性骨腫瘤。
(4)ct:解剖影像空間分辨率和對比分辨率高,橫斷面斷層可避免影像的重疊,能夠發(fā)現早期較小的腫瘤,特別是能夠直接顯示腹部實質臟器的解剖結構,例如胰腺癌臨床診斷十分困難。有了ct之后,診斷率可大大提高。
(5)MRI:較ct的組織分辨率高,又能像核素檢查那樣進行機體生物化學代謝過程的監(jiān)測,而且不需要造影劑即可觀測血管甚至血流速度和方向。MRI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頭頸部腫瘤、脊椎、四肢、骨關節(jié)及盆腔的腫瘤診斷效果更佳。對腹部如肝內占位病變的定性診斷,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優(yōu)于ct和B超:MRI對區(qū)分肺門腫塊與血管或淋巴結效果最佳,對肺癌侵犯縱隔、大血管和胸壁的診斷有價值,mr血管成像(mra)是近年來新開發(fā)的技術,能夠立體三維顯示顱內血管和肺動詠系統(tǒng)。
(6)pet:是目前核醫(yī)學最高檔次的顯像技術。臨床檢查主要用于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領域。由于癌組織大量攝取f-fdg(氟脫氧葡萄糖),因此pet可以早期、準確地診斷腫瘤,并能準確分期,診斷準確率高于現行其他技術。
2.內鏡檢查 目前臨床常用的有食管鏡、胃鏡、支氣管鏡、結腸鏡、直腸鏡、喉鏡、鼻咽鏡、膀胱鏡、腹腔鏡、縱隔鏡、子宮腔鏡、膽道鏡等,對所檢部位的腫瘤診斷有極大幫助,在內鏡直視下可以取組織活檢或刷取細胞做進一步檢查。
3.病理檢查病理檢查是確診腫瘤最準確的方法之一,其中包括脫落細胞檢查、組織印片染色檢查、病理切片檢查(包括冰凍切片和快速切片法)。
(1)脫落細胞檢查:主要是收集痰液、胃液、胸水、腹水、尿液、陰道分泌物等,離心或直接涂片,用特殊染色法在顯微鏡下找癌細胞。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經濟安全,確診率可達75%~85%.本法適用于防癌普查,可在農村推廣。
(2)組織印片法:與脫落細胞檢查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直接把切除的腫塊剖面印在玻片上,用特殊染色后進行鏡檢,其陽性率比脫落細胞法稍高,準確率約90%.
(3)病理切片檢查: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但并非百分之百絕對準確,有咬取活檢、切取活檢、切除活檢等方法。刮取活檢多用于腫塊表面、瘺管、子宮頸等處的腫瘤,可用壓舌板或刮勺在腫物表面輕輕刮下組織,既可做細胞學檢查,也可做病理切片檢查。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qū)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明顯不同,因而對機體的影響也不同。區(qū)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對于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組織分化程度:良性腫瘤分化好,異型性小,與原有組織的形態(tài)相似;惡性腫瘤分化不好,異型性大,與原有組織的形態(tài)差別大。
(2)核分裂像:良性腫瘤核分裂像無或稀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惡性腫瘤核分裂像多見,并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長速度:良性腫瘤緩慢;惡性腫瘤較快。
(4)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多見膨脹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常有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清楚,故通??赏苿樱粣盒阅[瘤為浸潤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無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動,后者伴有浸潤性生長。
(5)繼發(fā)改變:良性腫瘤很少發(fā)生壞死和出血;惡性腫瘤常發(fā)生壞死、出血和潰瘍形成。
(6)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惡性腫瘤常有轉移。
(7)復發(fā):良性腫瘤手術后很少復發(fā);惡性腫瘤手術等治療后經常復發(fā)。
(8)對機體影響:良性腫瘤較小,主要引起局部壓迫或阻塞,如發(fā)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后果;惡性腫瘤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fā)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并無絕對的界限,某些腫瘤的組織形態(tài)介于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腫瘤可發(fā)生惡性變化,個別惡性腫瘤也可停止生長甚至消退。如結腸息肉狀腺瘤可惡變?yōu)橄侔?,個別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見于少年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有時能發(fā)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有時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發(fā)育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腫瘤的治療概要:當前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是手術、放射線、藥物和免疫治療。對某一具體腫瘤患者,應掌握各方面情況以后,按照腫瘤的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結合全身狀況,根據具體需要,有計劃地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手術是良性腫瘤和早中期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診斷性手術、探查性手術手術、治愈性手術、姑息性手術、輔助性手術、重建與康復手術、預防性手術等其他手術。
腫瘤的詳細治療:腫瘤的治療:
(一)外科手術
1.診斷性手術
(1)針吸活檢:通過用細針頭對可疑腫塊進行穿刺做細胞學檢查。該方法簡單易行,診斷準確率因操作技術、病理醫(yī)生的經驗和腫塊所在部位而異,一般在80%以上。
(2)針穿活檢:在局部麻醉下,應用較粗針頭或特殊的穿刺針頭對可疑腫塊進行穿刺,并獲得少許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如果能取得足夠的組織,診斷準確率高;如果取得組織太少,則診斷較困難。
(3)咬取活檢:一般用于表淺的潰瘍型腫塊,用活檢鉗咬取組織做病理檢查。診斷準確率高,但咬取組織時應注意咬取部位和防止咬取后大出血。
(4)切取活檢:在局部麻醉下,切取一小塊腫瘤組織做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有時在探查術中,因腫塊巨大或侵及周圍器官無法切除,為了明確其病理性質,也常做切取活檢。實施切取活檢時必須注意手術切口及進入途徑,要考慮到活檢切口及進入間隙必須在以后手術切除時能一并切除,不要造成腫瘤的播散。切取活檢與第二次手術切除間隔的時間應越短越好,最好是在準備徹底切除情況下行冰凍切片檢查。
(5)切除活檢: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切除整個腫瘤送病理檢查,這樣診斷準確率最高。如果是良性腫瘤也就不必二次手術;如果是惡性腫瘤也不至于引起太多播散。但切除活檢常在麻醉下進行,切口較大。所以,活檢手術切口的選擇必須考慮到第二次手術能否將其切除,同時注意不要污染手術創(chuàng)面,以免造成腫瘤接種。如果臨床上擬診為黑色素瘤時,不能做針穿、咬取或切取活檢,應在準備徹底切除時做切除活檢。
2.探查性手術手術目的:一是明確診斷;二是了解腫瘤范圍并爭取切除腫瘤;三是早期發(fā)現復發(fā)以便及時做切除術,即所謂二次探查術(second look operation)。所以它不同于上述的診斷手術。探查性手術往往要做好大手術的準備,一旦探查明確診斷而又能徹底切除時,就立即做腫瘤的治愈性手術,所以術前準備要充分,準備有術中冰凍切片檢查。探查時要動作輕柔,細致解剖,同時應遵循由遠及近和不接觸隔離技術的原則。
3.治愈性手術是以徹底切除腫瘤為目的,也是實體腫瘤治療的關鍵。凡腫瘤局限于原發(fā)部位和鄰近區(qū)域淋巴結,或腫瘤雖侵犯鄰近臟器但尚能與原發(fā)灶整塊切除者,皆應施行治愈性手術。治愈性手術的最低要求,是切緣在肉眼和顯微鏡下未見腫瘤。治愈性手術對上皮癌瘤而言為根治術(radical resection),所謂根治術是指腫瘤所在器官的大部分或全部連同區(qū)域淋巴結做整塊切除,如癌瘤侵犯其他臟器,則按侵犯的器官亦應做部分或全部切除。例如胃癌侵及胰腺尾部,除做胃次全或全胃切除及胃周圍區(qū)域淋巴結清除外,尚需切除胰尾。治愈性手術對肉瘤而言為廣泛切除術(extensional resection),所謂廣泛切除術是指廣泛整塊切除肉瘤所在組織的全部或大部分及部分鄰近深層軟組織。例如肢體的橫紋肌肉瘤應將受累肌肉的起止點及深層筋膜一起切除,有時尚需將一組肌肉全部切除。因肉瘤易于沿肌間隙擴散,若為骨肉瘤常需超關節(jié)截肢。
4.姑息性手術晚期腫瘤已失去手術治愈的機會,但在許多情況下,為了減輕癥狀、延長壽命,或為下一步其他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可采用姑息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包括姑息性腫瘤切除術和減狀手術。前者是指對原發(fā)灶或其轉移灶部分或大部分切除,肉眼尚可見腫瘤殘留;后者則根本未切除腫瘤而僅僅解除腫瘤引起的癥狀。例如晚期胃腸腫瘤雖然不能根治性切除,但為了防止出血、梗阻、穿孔等,常需做胃大部分切除或腸段切除術,術后再配合其他治療。巨大的卵巢癌、軟組織肉瘤等,有時也需切除部分腫瘤,即所謂減積手術(debulking operation),減少腫瘤負荷,為放療或化療創(chuàng)造條件。
5.輔助性手術為了配合其他治療,需要做輔助性手術,例如喉癌放療,為了防止放療中呼吸困難,有時需做放療前氣管切開術;直腸癌放療有時亦需先做人工肛門術,以免放療中腸梗阻;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常需做去勢手術。
6.重建與康復手術 為了提高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重建和康復手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外科技術,特別是顯微外科技術的進步,使腫瘤切除后的器官重建有很大的發(fā)展。如頭面部腫瘤切除術后,常用帶血管皮瓣進行面部修復。
7.預防性手術 對于有潛在惡性趨向的疾病和癌前病變做相應的切除術,以防止癌癥發(fā)生。臨床常采用的預防性手術有:先天性多發(fā)性結腸息肉做全結腸切除術;潰瘍性結腸炎做結腸切除術;重度乳腺小葉增生伴有乳腺癌高危因素者做乳房切除術。
8.遠處轉移癌切除術遠處轉移癌屬于晚期腫瘤,難以手術治愈,但臨床上確有部分轉移癌患者手術后獲得長期生存,故對轉移癌手術不能一概否定:孤立性肺、肝、腦、骨轉移,實施切除術后可能獲得良好效果。
9.復發(fā)性腫瘤切除術療效差,但配合其他治療,仍可獲得一定療效。
(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簡稱放療)通常有4種方法。
1.外照射從距體外一定距離來照射人體的某一個部分。過去對深部內臟的腫瘤都采用深部X線治療機照射。近三十多年來60co遠距離治療機應用越來越廣,因為它可以比深部X線治療機使深部腫瘤受到更大的劑量照射,而皮膚反應卻較輕。近年來,電子感應加速器和電子直線加速器已被普遍應用。
2.腔內照射將放射性核素如鐳、鈷等制成針、棒、球等不同形狀,然后盛在特制容器內,置留于病人的體腔中。如陰道、子宮腔、鼻咽腔及食管內做治療。
3.體內照射 人體某些器官對某一種放射性核素有選擇性的吸收和蓄積作用,因而可以把合適的放射性核素通過口服或注射的方法,讓病人攝入體內某一特定的器官,使該部位受到照射。例如131i在衰變過程中可產生β和γ射線,當它被甲狀腺濾泡狀癌吸收后,能在體內照射以殺滅癌細胞,而不吸收131i的其他類型的甲狀腺癌不宜用該療法。
4.敷貼照射將放射性核素做成敷貼器,直接貼在腫瘤表面做照射。例如用32p的化合物,使吸墨紙或過濾紙吸收之后,貼在血管瘤的表面,或用盛有鐳的容器來敷貼。都能使某些皮膚血管瘤消退。人體組織對放射線的相對敏感性大致可分為:
①敏感性高的組織,包括淋巴類組織、造血組織(骨髓)、生精上皮、卵泡和腸的上皮。
②敏感性較高的組織,主要是上皮組織。包括口咽上皮、表皮上皮、膀胱上皮、食管上皮、眼晶體上皮和消化腺上皮組織等。
③中度敏感組織,包括結締組織、神經膠質組織、小血管和生長中的軟骨或骨組織。
④敏感性較低的組織,有成熟的軟骨或骨組織、唾液腺上皮、肺上皮、肝上皮、腎上皮和甲狀腺上皮等。
⑤敏感性低的組織,主要是神經組織和肌肉組織。
(三)化學藥物治療用化學合成藥物來治療惡性腫瘤(簡稱化療)已有半個世紀。目前,有大約十多種惡性腫瘤在一定條件下已可用藥物治療。因此,化療已經從一般的姑息性治療逐步向根治性治療的方向邁進。從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的特點來看,抗腫瘤藥可以分3種類型。
1.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處在增殖狀態(tài)和休止狀態(tài)的細胞都有殺滅作用,如鹽酸氮芥(nitrogen mustard)、環(huán)磷酰胺(cytoxan,endoxan)、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普卡霉素(mithramycin)等。
2.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對進入增殖周期內各個階段(或時相)的腫瘤細胞都有殺滅作用,而對未進入增殖周期的腫瘤細胞不起作用,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6.巰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等。
3.時相特異性藥物只殺滅細胞增殖周期中某一時相的瘤細胞,如選擇性地對s期或m期細胞起作用。主要有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羥基脲(hydroxyurea,hu)、長春堿(vinblastine,vlb)、長春新堿(vincristine,oncovin,vcr)。
(四)導向療法將針對腫瘤特異性標志物的mcab與抗癌物質(如化療藥物、放射性核素或細胞毒性蛋白)結合成偶聯物,可用于抗癌治療。它利用mcab作為載體,攜帶作為彈頭的抗癌藥物,定向地到達腫瘤灶并發(fā)揮殺瘤效應,故又稱為生物導彈。除mcab外,也可用激素、抗原、細胞因子等作為生物導彈的載體。導向療法用于臨床腫瘤治療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①由于多數腫瘤尚未發(fā)現特異性標志物,故難以獲得高度特異性的抗瘤抗體;
②mcab及其交聯物在體內不穩(wěn)定;
③目前應用的mcab均為鼠源性,體內應用可能誘生人抗鼠抗體,從而發(fā)生超敏反應,等等。目前,人們正借助基因工程技術研制新型基因工程抗體,可望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五)細胞因子療法細胞因子抗瘤作用的機理為:
①直接抑制或殺傷瘤細胞;
②誘導或促進免疫效應細胞(如nk細胞、lak細胞、til等)的殺瘤活性;
③影響腫瘤的血液供應,減少其營養(yǎng)來源;
④刺激造血,以解除化療、放療造成的骨髓損傷和免疫抑制狀態(tài)。必須指出的是:細胞因子本身可能誘發(fā)醫(yī)源性腫瘤;其次,應充分估計到該療法可能產生的嚴重毒副作用,典型的例子是大劑量il-2治療可引起“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
(六)免疫過繼療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alt): alt主要指過繼免疫細胞,其方法為:取自身或異體免疫效應細胞,經體外擴增并激活,然后回輸給腫瘤患者,使之在體內發(fā)揮抗瘤作用??捎糜赼it的免疫細胞有l(wèi)ak細胞、til、細胞毒性t細胞(ctl)、激活的cd4+ctl、抗cd3抗體激活的殺傷細胞(cd3+ak)、ifn-7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等。目前,ait己用于臨床并取得一定療效,其缺點是:尚難以達到治愈;花費較大;治療方案復雜,等等。另外,由于技術方法的限制,所獲得的供過繼用的免疫細胞,在質和量上,還不足以滿足臨床的要求。
(七)基因治療:目前已進行臨床試用或正在研究的腫瘤基因治療方案如下:
(1)細胞因子基因治療:該療法乃將具有殺瘤活性的細胞因子(如il-2、tnf-α、ifn-γ等)基因導入效應細胞(如til、lak細胞等)中,再將這些高表達外源細胞因子的效應細胞回輸給患者,使之有可能在腫瘤灶局部持續(xù)產生細胞因子,并維持較高的局部濃度,以減少全身副作用。
(2)藥物敏感基因導入療法:該法乃將藥物敏感基因導入腫瘤細胞中,以增強腫瘤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
(3)抗癌基因導入療法:抗癌(或抑癌)基因的突變或缺失可引起細胞惡變。將克隆的抗癌基因導入腫瘤細胞,通過其產物的表達可抑制腫瘤生長。
(4)反義寡核苷酸基因治療:反義寡核苷酸(rna或dna)是一種低分子量的可擴散活性分子,通過與其互補的mrna序列結合,可抑制靶基因表達。用反義寡核苷酸特異性阻斷腫瘤細胞中激活的癌基因,或抑制致瘤細胞因子的表達,可促使惡變細胞發(fā)生逆轉。
(八)腫瘤疫苗——腫瘤的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修飾或改進腫瘤細胞:其目的是增強腫瘤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足夠強的抗瘤免疫應答,具體方案為:
①導入mhc i類基因:許多腫瘤細胞表面mhc i類抗原的表達缺失或減少,從而可能逃避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識別和攻擊,將mhhc i類基因導入小鼠瘤細胞,可降低瘤細胞的致癌性和轉移能力;
②導入b7基因:靶細胞表面b7分子可與t細胞表面的cd28分子交聯,從而激活腫瘤特異性t細胞,使之發(fā)揮殺瘤活性。已發(fā)現某些腫瘤細胞表面b7分子表達缺陷,而導入b7基因可成功誘導出抗腫瘤的特異性免疫應答;
③導入細胞因子基因:將細胞因子基因導入腫瘤細胞,所表達的細胞因子產物可對腫瘤抗原進行修飾,從而增強腫瘤抗原的免疫原性,激發(fā)免疫系統(tǒng)對瘤細胞產生較強的免疫應答。
(2)制備腫瘤特異性分子疫苗:制備這種疫苗的必要前提是:預先弄清腫瘤所表達的特異性基因產物,然后借助基因工程技術獲得相應的多肽分子。這種分子疫苗將會誘導機體產生抗腫瘤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在人黑色素瘤表面已發(fā)現了腫瘤特異性抗原(magf),這為今后研制腫瘤的特異性分子疫苗及其臨床應用展示了新的前景。腫瘤的免疫治療進展很快,但其臨床應用仍受到限制,其原因是:免疫治療的療效仍有待提高;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耐受性;療效評估指標不完善;治療費用昂貴等等。迄今,腫瘤生物治療僅被視為傳統(tǒng)療法的一種輔助治療。

癌癥病人發(fā)病后,無論從生理上、心理上都發(fā)生很大變化,要重新建立生活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醫(yī)學專家賴斯特·布萊斯羅博士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人們日常生活習慣對疾病和死亡的影響大大超過醫(yī)藥的作用?!惫拭總€癌癥病人應根據自己的病情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規(guī)律的生活所形成的條件反射,能使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按節(jié)律正常進行,如每日起床、洗臉、漱口、進食、排便、鍛煉、工作、休息等形成良好的規(guī)律,則既能利于身體健康,又能利于腫瘤康復。
個性化科學營養(yǎng)防治腫瘤方法
第一、無腫瘤但需要預防的人。目前國內外腫瘤技術存在主要問題:一旦發(fā)現就是中晚期;即便能早發(fā)現,一般不知道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家族中有腫瘤的人希望后代避免則需要腫瘤預測并檢查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過個性化科學營養(yǎng)預防腫瘤發(fā)生。
第二、已經得了腫瘤希望早日康復者,也應該通過個性化科學食療促進康復,必定腫瘤第一原因是飲食結構不科學造成的。因此,個性化科學營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盲吃肯定是錯誤的。
第三、已經治愈的腫瘤患者一定要個性化科學食療,因為,大多數治愈患者有復發(fā)的可能。消滅腫瘤必須改造生長腫瘤的環(huán)境。

嚴禁以下食物:油榨、腌制、可樂、漢堡、牛奶、堅果、豆類、葷菜、零食。中醫(yī)相對主張適當忌口,西醫(yī)一般不提倡忌口。西醫(yī)重視飲食與疾病的關系,也不是一概反對忌口,例如被黃曲毒素污染的食物,則不能吃;燒焦食品易使蛋白質變性,熱解和熱聚易產生多環(huán)芳烴類化合物,對人體有害而不主張吃,熏魚,熏肉也不主張多吃,酒能減低人體解毒功能和生物轉化功能,使免疫力下降,酒在機體內增加致癌物活性,并且具有細胞毒性,故不應飲酒。
在服藥期間有的食物不能吃,如維生素C不宜吃蝦,因為維生素C能使蝦肉中的五價砷還原為三氧化二砷,對人體有很大毒性。中醫(yī)也不是盲目的不加區(qū)分地忌口,而是辨證地適當的忌口。一般認為,癌癥的早中期,病傷津劫陰,多屬陰虛內熱,故在飲食調理上,應忌辛溫燥熱屬性的食品,滯膩食品也主張少吃;在癌癥的中晚期多為虛證,寒證,飲食上主張溫補脾胃,益氣生血等食品類,而性屬寒涼的食品,則應少吃或不吃在不同的病種上,忌口也有所不同,如鼻咽癌病人在放療期間,應忌辛溫燥熱、油炸燒烤食物,忌吃狗肉、羊肉、胡椒、茴香等;胃癌病人忌食辛燥食品、桂皮、芥末,辣椒等;食管癌病人忌老豬肉、老鴨肉;肝癌病人忌母豬肉、少吃韭菜??傊煽趹m當,盲目地忌口將致營養(yǎng)不良,影響疾病康復。

好評醫(yī)生-腫瘤
更多
可咨詢
服務人次 28180 好評率(98.7%)

擅長:呼吸系統(tǒng)腫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狀腺乳腺腫瘤、甲狀腺癌、婦科腫瘤、宮頸癌、卵巢癌、胃腸道腫瘤、胃潰瘍惡變、腸癌、結腸脂肪瘤、結腸惡性腫瘤、肝膽胰脾腫瘤、膽囊癌、原發(fā)性肝癌、胰腺癌、膽囊良性腫瘤、皮膚腫瘤、黑色素瘤、間皮瘤、食道癌、腫瘤、癌癥、淋巴癌、鱗癌、肺腺癌、小細胞肺癌、血管瘤、肉瘤、放射性腸炎、良性腫瘤、原位癌、結腸腺癌、轉移瘤、上皮內瘤變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593 好評率(96.9%)

擅長:呼吸系統(tǒng)腫瘤、乳房疾病、乳腺癌、婦科腫瘤、子宮內膜癌、胃腸道腫瘤、胃潰瘍惡變、結腸惡性腫瘤、腫瘤、癌癥、卵巢癌、宮頸惡性腫瘤、直腸惡性腫瘤、食管癌、肺惡性腫瘤、肝癌、膀胱癌、腎癌、前列腺癌、輸尿管癌、前列腺腫瘤、甲狀腺癌、黑色素瘤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6593 好評率(98.7%)

擅長:呼吸系統(tǒng)腫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狀腺乳腺腫瘤、甲狀腺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婦科腫瘤、宮頸癌、泌尿生殖腫瘤、前列腺癌、頭頸部腫瘤、鼻咽癌、神經系統(tǒng)腫瘤、神經膠質瘤、胃腸道腫瘤、胃潰瘍惡變、腸癌、結腸惡性腫瘤、結腸脂肪瘤、肝膽胰脾腫瘤、原發(fā)性肝癌、膽囊良性腫瘤、胰腺癌、膽管癌、皮膚腫瘤、黑色素瘤、腫瘤、淋巴癌、癌癥、轉移瘤、食道癌、肺腺癌、鱗癌、血管瘤、小細胞肺癌、良性腫瘤、放射性腸炎、原位癌、腦瘤

可咨詢
服務人次 22275 好評率(100.0%)

擅長:頭頸部腫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婦科腫瘤、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癌、盆腔腫瘤、胃腸道腫瘤、結直腸癌、賁門癌、胃腸道間質瘤、胃腫瘤、食管腫瘤、呼吸系統(tǒng)腫瘤、肺癌、肺惡性腫瘤、肺結節(jié)、乳房疾病、乳腺癌、肝膽胰脾腫瘤、肝癌、胰腺癌、血液系統(tǒng)腫瘤、淋巴瘤、泌尿生殖腫瘤、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陰莖癌、皮膚腫瘤、皮膚癌、腦瘤、鱗癌、食道癌、腫瘤、癌癥、淋巴癌

可咨詢
服務人次 7905 好評率(98.3%)

擅長:呼吸系統(tǒng)腫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乳腺腫瘤、甲狀腺乳腺腫瘤、甲狀腺癌、婦科腫瘤、宮頸癌、泌尿生殖腫瘤、前列腺癌、頭頸部腫瘤、鼻咽癌、胃腸道腫瘤、胃潰瘍惡變、腸癌、肝膽胰脾腫瘤、原發(fā)性肝癌、胰腺癌、皮膚腫瘤、黑色素瘤、癌癥、腫瘤、淋巴癌、血管瘤、食道癌、肉瘤、小細胞肺癌、鱗癌、纖維瘤、肺腺癌、乳腺增生、原位癌

相關問答-腫瘤

更多
...這個類型的腫瘤是中低分化的,惡性程度比較高,生長速度比較快的,一定要重視盡快的檢查治療我看看從這個習題上初步判斷有可能周邊的淋巴結已經發(fā)生了轉移肝轉移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盡快的做全身的開的ct檢查,進一步診斷看到了有可能已經開始發(fā)生轉移了,所以要盡快的檢查和治療,目前這個情況還是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的。病人平常身體怎么樣?肝臟上的低密度影有可能是轉移的,需要進一步確診為周邊的淋巴結腫大可能也是早期轉移的癥狀報告上并沒有明確指出肝臟已經轉移,但根據癥狀和醫(yī)生的判斷,肝轉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來確認。首先要手術切除,然后再化療手術后要看轉移的情況,一般腫瘤醫(yī)院的崔醫(yī)生,有什么需要幫到你呢?請詳細敘述你的病情和問題。方便的時候幫你總結分析有什么問題可以在這里先給我留言,我有空了第一時間回復你這個病理診斷已經確定是惡性腫瘤都是必須化療的。除了化療還可以考慮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副作用比較小
崔雙林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2025-04-24
...一下彩超和腫瘤標志物這個要排除睪丸附睪炎的睪丸摸著熱么這個建議查一下彩超和腫瘤標志物也有可能是鞘膜積液先不用特別擔心躺平以后這個種的地方會消失么腫的地方有根據檢查結果評估一下輕微的積液可能不需要手術,而較大的積液可能需要手術引流。有些需要,有些可以再觀察的小兒外科或者泌尿外科那可能是交通性鞘膜積液或者是疝氣去查查吧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并不是絕對的。問題已經解答完畢,如有疑問可以再次追問哈!要是沒問題,歡迎您給我一個“滿意”評價(評價按鈕在輸入框左側“…”中,問題關閉后頁面下面也可評價),春雨系統(tǒng)會自動贈送您一張復診優(yōu)惠券。點擊我的頭像,左下角可以關注我,我會發(fā)布一些科普文章,日常注重保養(yǎng),可以預防疾病。
馬金召 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2025-04-19
您升高的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稍微升高沒有太大臨床意義有沒有做胸部CT問題不大的,結節(jié)建議每年復查一次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影響因素有很多輕度升高意義不大另外兩個是消化道的指標輕度升高也沒有太大意義可能超過200以上會有一定的意義胸部一般需要做CT而不是磁共振輻射沒太大問題的常規(guī)的查體就是每年一次我們從24歲開始,一直查到退休每年都要做CT的,問題不大沒問題,膽囊結石沒有癥狀可以不處理
尚瑞豪 臨沂市中心醫(yī)院
2025-04-12

相關文章-腫瘤

亚洲国产免费成人av,国产极品嫩白在线观看,国产大胆露出精品视频,国产三级性爱特黄在线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